时间: 2025-04-23 09:1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16:59
“三差五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经常出现差错或错误。基本含义是指事情经常出错,不顺利,或者形容某人做事不细心,经常犯错。
在文学作品中,“三差五错”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命运多舛,或者故事情节中的波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做事不靠谱,经常出问题。在专业领域,如管理或工程中,可能会用来形容项目执行中的频繁失误。
“三差五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数字“三”和“五”的特殊用法,这两个数字在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多”或“频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频繁出错的情况。
在**文化中,人们往往追求事事顺利,因此“三差五错”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常用来警示人们要细心谨慎,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是一种不安和担忧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不稳定和不可靠的情况。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和频繁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经常出错的情况,比如工作中频繁的失误,可以使用“三差五错”来形容这种情况,以此来表达对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三差五错间,青春已逝,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遗憾。”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不断闪烁的错误提示灯或者混乱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连续的错误提示音或者人们不断重复的“错了,错了”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nstantly making mistakes”或“prone to error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三差五错”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能够简洁地传达出频繁出错的概念。在学*语言和表达时,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更准确和生动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谁都避免不了有~。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差】
限度;界限。
【引证】
《后汉书》-轻用人力,缮修宫宇,出入无节,喜怒过差。
3.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4.
【错】
(形声。从金,昔声。本义:用金涂饰,镶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错,金涂也。今所谓镀金。俗字作镀。 、 《通俗文》-金银要饰谓之错镂。 、 《淮南子·说山》-鼎错日用而不足贵。
【组词】
错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