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1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17:50
异物 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不同于正常或预期的事物,通常指不寻常的、不应该存在的东西。在医学领域,异物特指进入人体内部的外来物质,如食物、小物件或其他非生物物质。
“异物”一词源自汉语,由“异”和“物”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异”表示不同或异常,“物”指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医学和日常语言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某些文化中,异物可能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而在科学和医学领域,处理异物的能力是专业技能的一部分。
“异物”一词常常引起人们的好奇或不安,因为它暗示了未知或潜在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食物中发现异物,这会引起消费者的担忧和不满。
在诗歌中,异物可以用来比喻生活中的意外或不和谐:
生活如海,异物潜藏, 波涛之下,未知的光。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孩子在沙滩上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异物,这个场景可能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和海浪的声音。
在英语中,“foreign body”对应于医学领域的“异物”,而在日常用语中,“odd object”或“strange thing”可能更接近“异物”的含义。
“异物”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多种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不同的情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的丰富性。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