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2:53
“异气”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不同于常态的气息或气氛,有时也指不正常的气味或氛围。它可以用来形容环境、气氛或人的情绪状态等。
在文学作品中,“异气”常用来营造一种神秘或不祥的氛围,如在描述古老城堡或荒废的村庄时。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异气”来形容某人或某地给人的不寻常感觉。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异气”可能指异常的气候现象。
“异气”一词由“异”和“气”两个字组成。“异”字有不同、异常的意思,“气”字则指气息、气氛。在古代文献中,“异气”常用来描述不寻常的天象或气候现象,后来逐渐扩展到描述人的情绪或环境的氛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异气”有时与风水学相关,指的是不吉利的气场或环境。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地用于形容一种不寻常或不舒适的感觉。
“异气”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神秘或不安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未知和危险。它可能会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可能引发恐惧或不适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异气”来形容某个地方给我的不寻常感觉,比如一个长时间无人居住的房子,或者一个气氛诡异的聚会。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异气”:
月光下的古堡,弥漫着异气,
幽灵般的影子,在墙角徘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被雾气笼罩的古老城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不安的感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树叶的沙沙声或是远处传来的低沉钟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eerie”或“strange atmosphere”,它们也有类似的含义,用来形容一种不寻常或令人不安的氛围。
“异气”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多功能的词,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不寻常的氛围或感觉。它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传达一种神秘或不安的情绪。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化背景都有重要意义。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