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6:47
词汇“干鉴”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干”可能指的是干燥、干涉、干预等含义,而“鉴”通常指的是镜子、借鉴、鉴别等含义。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干鉴”可能指的是一种通过观察或借鉴来进行鉴别或评价的行为。
由于“干鉴”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进行推测:
由于“干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作者创造性地使用,以表达某种特定的观察和评价方式。
由于“干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干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如果“干鉴”被使用,它可能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观察和评价方式,可能与某种哲学或思想体系相关。
由于“干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干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非常有限。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干鉴”来表达一种独特的观察和评价方式:
由于“干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干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干鉴”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但也需要注意其使用的恰当性和语境的适宜性。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鉴】
(形声。从金,监声。本义: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鑑,古祇作堅,从皿以盛水也。其后范铜为之,而用以照形者,亦谓之鑑,声转为镜。”-鑑,大盆也,一曰鑑诸,可以取明水于月。 、 《广雅》-鑑谓之镜。 、 《淮南子·主术》-借明于鑑以炤之。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鑒。 、 《庄子》-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鑑而浴。 、 《周礼》-春始治鑑。
【组词】
鉴诸、 鉴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