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6:11
“下走”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种含义:
“下走”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下”和“走”两个基本词汇组合而成,表示向下的移动。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存在,主要用于描述物理上的移动。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其比喻意义逐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文化中,“下走”常常与下降、衰退等负面意义联系在一起,如经济衰退、市场低迷等。这种负面联想可能源于人们对稳定和增长的普遍追求。
“下走”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特别是在经济或市场语境中,它可能引发人们对损失、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股市中经历过股价下走的时期,这让我对“下走”这个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下走,月影轻移,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在英语中,“下走”可以对应为“go down”或“decline”,在金融领域则常用“fall”或“drop”。
“下走”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明确的字面和比喻意义,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了解其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的细微差别和恰当使用,对于提升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走】
(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表示人在跑。本义: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走,趋也。 、 《诗·大雅·緜》-来朝走马。 、 《仪礼·士相见礼》-某将走见。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险其走。 、 《吕氏春秋·期贤》-若蝉之走明火也。 、 《大戴礼记·诸侯迁庙》-在位者皆反走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飞沙走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愈约。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几欲先走。
【组词】
走马观花;走堂的、 走塘的、 走百病、 走骤、 走丸、 走解、 走三家不如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