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8:2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8:24:24
词汇“[寇雉]”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出现,但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对于这个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因为可用的资料和语境相对较少。以下是对“[寇雉]”进行的一些基本分析:
“寇雉”在古代文献中指的是一种鸟类,具体种类不详,可能是指某种雉鸡。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描述某种特定的鸟类或用于比喻。
由于“寇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几乎不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它可能出现在描述自然景观、动植物或用于文学比喻的语境中。
由于“寇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现代文献中很难找到使用该词汇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山林之中,寇雉鸣叫”这样的描述。
同义词:雉鸡、野鸡等可能与其相关。 反义词:由于“寇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反义词难以确定。
“寇雉”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对某种特定鸟类的称呼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以至于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文化中,鸟类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寇雉”可能也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但由于资料有限,这一点难以详细探讨。
由于“寇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
由于“寇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寇雉”作为一个古风元素,用于描述古代的自然景观或文学作品中,增添一种古朴的氛围。
由于“寇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不太可能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由于“寇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进行比较。
“寇雉”作为一个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变迁。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汉语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然而,由于可用资料有限,对“寇雉”的深入分析受到限制。
1.
【寇】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 、 《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寇贼奸宄。 、 《左传·文公七年》-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 《吕氏春秋·贵公》-大兵不寇。 、 《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 、 《资治通鉴》-吐蕃发十万兵寇西川。
【组词】
寇戎、 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 寇剽、 寇钞、 寇攘、 寇窃
2.
【雉】
(形声。从隹,矢声。隹(zhuī),短尾鸟的总称。本义:野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雉有十四种。 、 《尚书大传》-雉者,野鸟。 、 《韩诗章句》-雉,耿介之鸟也。 、 《易·说卦》-离为雉。 、 《礼记·曲礼》-凡挚士雉谓其守介节。交有时,别有伦也。 、 《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 、 《墨子·公输》-无雉兔鲋鱼。
【组词】
雉尾扇、 雉尾、 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