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6 18:4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8:42:04
生灵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生物,特别是指有生命的个体,包括动物和植物。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也可以指代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以及所有生命体。
在文学作品中,“生灵”常常用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强调生命的神圣和不可侵犯。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生态、环境保护或生命伦理时,它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生物学或生态学,它可能被用来泛指所有生物体。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生灵”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意味,而“生物”等词则更偏向于科学和客观描述。
“生灵”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生”指生命,“灵”指灵魂或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从指代具体的生命体到泛指所有生命形式。
在**传统文化中,“生灵”常常与自然和谐、生命尊重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这个词也被用来强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灵”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温暖和敬畏的感觉,它让我想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对其他生命形式的责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环保项目,我们讨论了如何更好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确保每一个生灵都能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生灵”:
在这片翠绿的田野上,
每一个生灵都在歌唱,
从清晨的露珠到夜晚的星光,
生命的旋律永不停歇。
想象一片宁静的森林,鸟鸣声此起彼伏,每一棵树都生机勃勃。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生灵”这个词,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和谐。
在英语中,“生灵”可以对应为“living beings”或“creatures”,但这些词汇缺乏“生灵”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哲学意味。
通过对“生灵”这个词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个词不仅在语言上丰富了我的表达,也在思想上加深了我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珍惜和恰当地使用这个词。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