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4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43:50
生源:这个词通常指的是学生的来源,即学生来自哪里。在教育领域,生源可以指一个学校或教育机构招收的学生,包括他们的背景、地区、学校等。
生源这个词由“生”和“源”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生”可以指生命、生长,而“源”指源头、来源。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被用来特指学生的来源,反映了教育领域对学生背景和来源的关注。
在**,生源的质量和多样性常常被视为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学校和教育机构会采取各种策略来吸引和选拔优秀的生源。
生源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教育的公平性、学生的努力和学校的责任。它可能引发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担忧,也可能激发对教育改革的期待。
在我的经历中,生源的多样性对学校的氛围和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我曾在一所生源非常多元的学校学*,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背景的同学,拓宽了我的视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生源”:
生源如河流,汇聚智慧的波涛, 从山川到平原,每一滴水珠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生源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汇聚在一所学校,他们的笑脸和交谈声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景。
在英语中,“生源”可以对应为“student body”或“student population”,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指代整个学生群体,而不是学生的来源。
生源这个词在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招生和教育质量,也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公平和多样性的关注。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生源的含义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讨论和分析教育相关的话题。
1.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2.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