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4:55
“屣履造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穿着拖鞋就上门拜访。这个成语形容人非常急切或不拘小节,以至于连换鞋的时间都没有,就直接去见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急切心情或不拘小节的性格。在口语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做事急躁或不讲究细节。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紧急或不拘小节的情况时,仍可使用。
“屣履造门”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屣履而造门。”原意是指穿着拖鞋就上门,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人急切或不拘小节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讲究礼仪和规矩,因此“屣履造门”这种不拘小节的行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失礼。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的急切心情或不拘小节的性格。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急切和匆忙。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人急匆匆地赶路,甚至不顾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因为紧急情况而急匆匆地赶来,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熹微,他屣履造门,只为那一抹初升的朝阳。”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穿着拖鞋,急匆匆地走在路上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急促的脚步声和喘息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 a hurry”或“rush to the door”,但这些表达没有“屣履造门”这种形象和具体的文化内涵。
“屣履造门”这个成语在形容人的急切心情或不拘小节的性格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还反映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在学*汉语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都非常重要。
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
1.
【屣】
鞋子。
【引证】
《广雅》-屣,履也。 、 宋·苏轼《巫山》-贫贱尔何忧,弃去如脱屣。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组词】
屣敝、 屣脱、 屣履
穿着拖鞋走。
【引证】
《后汉书·崔骃传》-衣不及带,屣履出迎。
2.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3.
【造】
(形声。从辵(chuò),告声。本义:到;往某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造,就也。 、 《书·盘庚》-咸造勿亵在王庭。 、 《周礼·司门》-凡四方之宾 客造焉。 、 《仪礼·士丧礼》-造于西阶下。 、 《战国策·宋策》-而造大国之城下。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明日造朝。 、 宋·沈括《梦溪笔谈》-造玉清宫。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造左公第。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组词】
造劫历世、 造历幻缘、 造适、 造胜、 造门
4.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