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17
词汇“屣步”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古风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屣步”进行深入分析。
“屣步”字面意思是指穿着拖鞋走路的样子,形容步履轻盈、随意。其中,“屣”指的是拖鞋,“步”则是走路的意思。
在文学作品中,“屣步”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步态轻盈、不拘小节,有时也用来形容环境宁静、悠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古风。在专业领域,如古典文学研究中,可能会讨论这个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屣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古时的“屣”指的是一种简易的拖鞋,因此“屣步”最初是指穿着这种拖鞋走路的样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逐渐扩展,用来形容任何轻盈、随意的步态。
在**传统文化中,步态往往与人的性格、修养有关。轻盈的步态常被视为一种优雅和从容的体现,因此“屣步”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形容那些性格温和、修养良好的人物。
“屣步”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晨的散步、书房的宁静或是花园的恬淡。它唤起的是一种平和、从容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屣步”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定场景或人物时,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加文雅和古风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我屣步于青石小径,心随风轻,梦与云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拖鞋,在清晨的花园中轻盈地行走。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悠扬的旋律,如古典音乐中的小步舞曲,来增强“屣步”带来的宁静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屣步”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描述轻盈、随意的步态来表达。
“屣步”是一个充满古风和文雅气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能够为文学作品增添一种独特的韵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屣】
鞋子。
【引证】
《广雅》-屣,履也。 、 宋·苏轼《巫山》-贫贱尔何忧,弃去如脱屣。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组词】
屣敝、 屣脱、 屣履
穿着拖鞋走。
【引证】
《后汉书·崔骃传》-衣不及带,屣履出迎。
2.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