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1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18:36
词汇“使者屣履”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由两个词汇组合而成:“使者”和“屣履”。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暴胜之不直接使者,胜之素闻不疑贤,至渤海,遣吏请与相见。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屣履起迎。
1.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2.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引证】
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组词】
者回、 者般、 者流、 者番、 者里、 者个、 者边
3.
【屣】
鞋子。
【引证】
《广雅》-屣,履也。 、 宋·苏轼《巫山》-贫贱尔何忧,弃去如脱屣。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负箧曳屣。
【组词】
屣敝、 屣脱、 屣履
穿着拖鞋走。
【引证】
《后汉书·崔骃传》-衣不及带,屣履出迎。
4.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