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6:08
木偶人:字面意思是指用木头制作的、可以由人操控进行动作表演的人形玩偶。基本含义通常指代那些没有自主意识、完全受他人控制或影响的人或事物。
木偶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和古希腊都有使用木偶进行表演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偶人的制作材料和操控技术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基本含义——受控于他人——保持不变。
在许多文化中,木偶人不仅是娱乐工具,也承载着教育和社会批判的功能。例如,意大利的“皮诺曹”故事通过木偶的成长探讨了诚实与道德的主题。
木偶人常让人联想到童年的欢乐时光,但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失去自主权的恐惧或对控制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木偶人可能与童年观看的木偶剧相关,或是作为对某种生活状态的隐喻。
在诗歌中,可以将木偶人作为主题,探讨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关系:
在命运的舞台上,我是那木偶人, 线由无形之手牵引,舞步不由心。 渴望挣脱这束缚,追寻真实的自我, 但每一步,仍是他人编排的戏。
木偶人的形象常与木制的质感、关节的灵活性以及操控时的细线相关联。音乐上,可能联想到轻快的儿童歌曲或是戏剧性的背景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木偶人的表现形式和象征意义各异。例如,**的布袋戏和日本的文乐木偶剧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木偶人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物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