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4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45:58
木僵(mù jiā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像木头一样僵硬、不动。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僵硬状态,患者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僵硬,无法自主移动,类似于木头一样。
木僵这个词由“木”和“僵”两个字组成。“木”字原指树木,引申为僵硬、不动;“僵”字则直接表示僵硬、不动。在古代文献中,木僵一词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医学和心理学文献中出现。
在**文化中,木僵一词常与中医的气血不畅、经络阻塞等概念相联系,有时也用来形容人在极端情绪下的身体反应。在现代社会,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增加,木僵一词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使用更为频繁。
木僵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联想到无法动弹、被困住的情境。它可能引发对患者痛苦和无助的同情,也可能让人反思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在极度紧张或恐惧的情况下身体僵硬,可以用“木僵”来形容这种状态,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当事人的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木僵”融入描述自然或人物的诗句中,如:
风吹过枯木,枝桠木僵不动, 心随风起,却如木僵般沉重。
木僵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枯木、雕塑等视觉形象,以及沉闷、压抑的音效,如低沉的风声或寂静的森林。
在英语中,与“木僵”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catatonic”或“rigid”,这些词汇在描述紧张症或身体僵硬状态时使用。不同文化中对这种状态的理解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身体僵硬和无法自主**的特征。
木僵这个词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但在日常语言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在极端情绪下的身体反应。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对语言学*和表达都有重要意义。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僵】
(形声。从人,畺(jiāng)声。本义:仰面向后倒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僵,偾也。 、 《吕氏春秋·贵卒》。注:“偃也。”-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 《史记·苏秦传》。注:“仆也。”-佯僵而弃酒。 、 《汉书·梁平王襄传》-即诈僵仆阳病。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僵仆烦愦。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偃仰僵仆。
【组词】
僵死、 僵伏、 僵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