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1:56
木像:字面意思是用木材雕刻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基本含义是指一种艺术品或**物品,通常用于装饰、崇拜或纪念。
木像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木”指木材,“像”指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有了不同的演变和使用方式。
在许多文化中,木像具有重要的和仪式意义。例如,在文化中,木像常用于供奉和冥想。在西方文化中,木像可能与教堂和**艺术相关联。
木像可能引发人们对历史、**和艺术的敬畏感。它也可能唤起对静止和永恒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创造力的赞叹。
在旅行中,我曾参观过一座古老的寺庙,里面有许多精美的木像,这些木像不仅展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艺,也让我感受到了**的庄严和历史的厚重。
在诗歌中,木像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木像静立,岁月无声, 雕刻的容颜,见证了时光。 每一道刻痕,都是历史的痕迹, 在静默中,诉说着永恒。
木像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教堂、寺庙或博物馆。视觉上,木像的质感和细节可能引发对木材纹理和雕刻工艺的欣赏。听觉上,木像可能与**音乐或仪式的钟声相关联。
在不同文化中,木像的用途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方文化中,木像可能与和道教相关,而在西方文化中,木像可能与教和古罗马神话相关。
木像这个词不仅代表了木材雕刻的艺术形式,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木像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和**传统。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