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2:0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2:09:37
词汇“清视”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专业术语。为了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清视”字面意思可能是“清晰地看待”或“清晰地观察”。基本含义可能涉及到以清晰、客观的态度去审视或观察某事物。
由于“清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主人公以超然或理性的视角看待世界。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哲学,可能用来描述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或态度。
由于“清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清”和“视”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清晰地看待或观察。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清视”可能被用来强调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的重要性。例如,在强调科学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环境中,这个词可能会被频繁使用。
“清视”可能给人一种冷静、理性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晰、透彻的思考过程。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复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欲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可能会在需要做出重要决策时,提醒自己保持清视的态度,避免情绪干扰,做出理性的选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清视世间万象,心湖波澜不惊。”
结合图片,可能会联想到清澈的湖水或透明的玻璃,给人一种清晰、纯净的感觉。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轻柔、宁静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平和、理性的氛围。
由于“清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clear vision”或“objective view”。
通过对“清视”的分析,我认识到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清晰、客观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词提醒我在思考和决策时,要尽量排除情绪干扰,以理性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的表达方式,提高沟通的深度和准确性。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视,瞻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墨子·辞过》-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 、 《诗·郑风·子曰鸡鸣》-子兴视夜。 、 《礼记·大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战国策·齐策》-熟视之。 、 柳宗元《三戒》-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组词】
视探、 视瞻、 视日、 视远步高、 视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