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0:04
“受敌”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遭受敌人的攻击或威胁”。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个体、团体或国家处于被敌对势力攻击或威胁的状态。
“受敌”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受”表示接受或遭受,“敌”表示敌人或敌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遭受敌对行为的状态。
在**的历史和文化中,“受敌”常常与战争、防御和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例如,古代的城池防御故事中,经常提到城池受敌,守军英勇抵抗的情节。
“受敌”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危险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困境、挑战和需要采取行动的情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军事策略或国际关系时,可能会涉及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孤城受敌,星光作证,勇士的誓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der attack”或“facing threats”,虽然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受敌”这个词在描述紧张和危险情境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专业领域中常用,也能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找到其位置。了解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情境。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