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5:00
“受教”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接受教育或教诲。它通常用来表示对某人的教导或建议表示感谢或尊重,意味着从中获得了知识或启示。
“受教”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受”表示接受,“教”表示教育或教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表达对教导的感谢和尊重。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师长和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受教”这个词体现了对知识和教导的尊重,反映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受教”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学*和成长的过程,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从他人那里获得有益的建议或知识时,我都会用“受教了”来表达我的感谢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受教”:
晨光中,书页翻动,
智者的言语,如清泉涌动。
我心受教,如花绽放,
知识的芬芳,永驻我心房。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 am enlightened”或“I am educated”,但这些表达不如“受教”那样直接表达对教导的感谢和尊重。
“受教”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也反映了学和成长的态度。通过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我可以更好地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和对知识的追求。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