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0:2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0:22:45
“投瓜报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比喻以次报好,或以小恩小惠报答大恩大德。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里的“木瓜”和“琼琚”分别代表次等和上等的礼物,用以比喻不对等的回报。
在文学作品中,“投瓜报玉”常用来形容不平等的回报关系,强调回报的不对等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不懂得感恩或回报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资源分配或交换的不平等。
“投瓜报玉”源自《左传》,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个典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不对等的回报——保持不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尚往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因此,“投瓜报玉”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公平交换和感恩回报的重视。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公平或不诚实的交换行为。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那些不懂得感恩或回报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朋友在我困难时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而我只能以一些小礼物回报,这让我感到有些“投瓜报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不平等的回报,心中总有愧。”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个小礼物,而另一个人拿着一个大礼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描述这种不平等交换的对话或叙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t for tat”,但它强调的是平等的回报,而不是不对等的回报。
“投瓜报玉”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交换中的不平等现象,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成语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也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提供有价值的视角。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王公方才收了,作谢而回,遂为新丰富民。此乃~,施恩报恩,也不在话下。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瓜】
(象形。小篆字形,两边象瓜蔓,中间是果实,是藤上结瓜的形象。从“瓜”的字,多与瓜果有关。草木蔓生植物名。种类很多,果实也称瓜)。
同本义 。属于双子叶植物瓜科。
【引证】
《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摘下)壶(葫芦)。 、 《诗经集注》-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 、 《诗·大雅·绵》-绵绵瓜瓞。
【组词】
瓜田、 瓜润、 瓜练、 瓜瓤
3.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
4.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