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8:0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8:02:25
“格格不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之间不协调,不和谐,无法融入到一起。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物与周围环境或群体不协调,显得突兀或不合适。
“格格不入”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其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和谐与协调,因此“格格不入”往往带有负面色彩,暗示着不适应或不被接受。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社会规范或行为准则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联想到的是孤独、排斥和不被理解。它影响我的思维和表达,让我在描述不协调的情境时更加生动和准确。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参加一个正式的商务会议,我穿着休闲装,结果显得格格不入,这让我意识到了场合与着装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心,如孤岛,在人海中格格不入,寻找着那片属于自己的宁静港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穿着现代服装的人站在一群穿着古装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不和谐的音乐旋律,让人感到不适。
在英语中,“out of place”或“out of sync”可以对应“格格不入”的含义,但“格格不入”更强调的是文化或社会层面的不协调。
“格格不入”这个词汇在描述不协调的情境时非常有力,它不仅揭示了事物之间的不和谐,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我本不知“运动”的人,所以凡所讲演,多与该同盟~。
1. 【格】
2. 【格】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