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9:49
劫狱:指非法地从监狱中救出被关押的人,通常是通过武力或计谋。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劫狱往往被描绘为英雄或反英雄的行为,用以展现主人公的勇气和智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劫狱一词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形式的非法救援行动,有时带有夸张或幽默的意味。 专业领域:在法律和犯罪学领域,劫狱是一个严肃的犯罪行为,涉及法律的严重违反和刑事责任。
同义词:越狱、劫囚、劫救 反义词:入狱、监禁、逮捕
词源:劫狱一词由“劫”和“狱”两个字组成。“劫”字古汉语中指抢劫、掠夺,“狱”字指监狱。 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劫狱的概念逐渐固定为非法从监狱中救人的行为。
意义和影响:在某些文化中,劫狱可能被视为英雄行为,但在现代社会,它被普遍视为犯罪行为,反映了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情感反应:劫狱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刺激的情感,因为它涉及非法和危险的行为。 联想:联想到电影中的惊险场面,或是历史上的著名劫狱**。
经历或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劫狱较为罕见,但在新闻报道中偶尔会听到相关,通常涉及严重的犯罪团伙。
诗歌:
在黑暗的牢笼中,希望之光闪烁,
劫狱的勇士,挥舞着自由的旗帜。
铁窗外的世界,等待着他们的归来,
一场关于勇气与信念的传奇。
视觉联想:联想到电影中的劫狱场景,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越狱画面。 听觉联想:电影中紧张的背景音乐,如《盗梦空间》中的悬疑音效。
不同语言:在英语中,劫狱可以翻译为 "prison break" 或 "jailbreak",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理解:劫狱是一个涉及非法和危险行为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解读和情感反应。 重要性:了解劫狱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法律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狱】
讼案。
【引证】
《国语·周语》-夫君臣无狱。 、 《易·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组词】
狱辞、 狱文、 狱主
刑狱。
【引证】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组词】
文字狱;动辄兴狱;狱牒、 狱牍、 狱事、 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