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2:13
“数往知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这个成语强调了历史和经验在预测未来中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数往知来”常用于表达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趋势的预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鼓励人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以避免未来的重复。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这个成语被用来强调分析历史数据和趋势的重要性。
“数往知来”出自《周易·系辞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原意是指通过了解过去来预测未来,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
在**文化中,历史被视为智慧的源泉,因此“数往知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经验的重视。在社会发展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更好地规划未来。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和智慧的感觉,联想到深思熟虑和长远规划。它鼓励人们以历史为镜,谨慎决策。
在个人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数往知来”来提醒自己在做决策时要考虑过去的经验,避免重复错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数往知来,历史的长河中,智慧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书页翻动的声音带来时间的流逝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历史学家的沉稳讲述,传递着时间的智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istory repeats itself”或“learn from the pas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都是强调从历史中学*。
“数往知来”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决策时要考虑历史和经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们形成更全面的视角,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规划未来。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洪武中,朝廷访求通晓历数,~,试无不验者,必封侯,食禄千五百石。
1.
【数】
数目;数量。
【引证】
《战国策·赵策》-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组词】
报数、 数计、 数珠儿、 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道数,方法。
【引证】
《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
2.
【往】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止,从土。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往,之也。 、 《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 《易·咸》-憧憧往来。 、 《国语·晋语》-吾言既往矣。 、 《庄子·逍遥游》-往而不返。 、 《庄子·天道》-往见老聃。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随其往。 、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子何恃而往。
【组词】
前往、 往造、 往教、 往旋、 往蹇来连、 往人、 往至、 往程、 往夫
3.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引证】
《玉篇》-知,识也。 、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知汝远来应有意。 、 《庄子·外物》-心徹为知。 、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 《后汉书·列女传》-不知何氏女。
4.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