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5:43
战败:字面意思是指在战争或竞争中失败,被对方击败。基本含义是指一方在军事冲突、体育比赛、商业竞争等对抗性活动中未能达到预期的胜利目标,而被迫接受不利的结局。
战败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战”和“败”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战争频繁,战败往往意味着国家的灭亡或重大损失,因此这个词在历史上承载了沉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战败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竞争领域。
在许多文化中,战败被视为耻辱,尤其是在强调荣誉和勇气的社会中。例如,在古希腊,战败的将领有时会面临严厉的惩罚,甚至自杀。
战败往往带来悲伤和失望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战场上士兵的牺牲、家庭的破碎以及国家的衰落。
在个人生活中,战败的经历可能是一次重要的学习机会,它教会我们坚韧和从失败中恢复的能力。
在诗歌中,战败可以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挫折和挑战:
战败的旗帜在风中低垂,
但心中的火焰永不熄灭。
战败可能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硝烟弥漫的画面,或是战败国国歌中透露出的哀伤旋律。
在不同语言中,战败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在对抗中失败——是普遍的。例如,英语中的“defeat”和“loss”,德语中的“Niederlage”。
战败是一个多维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军事上的失败,也广泛应用于各种竞争和对抗性活动中。了解战败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以及个人经历中的失败与成功。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确和生动。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败】
(会意。从贝,从攴。攴(pū),甲骨文象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汉字部首之一。在现代汉字中,“攴”大多写成“攵”,只有极少数字保留着“攴”的写法。从“攴”的字多与打、敲、击等手的动作有关。败,甲骨文左边是“鼎”字(小篆简作“贝”),右边是“攴”,表示以手持棍击鼎。本义:毁坏,搞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败,毁也。 、 《诗·大雅·民劳》-无俾正败。 、 《淮南子·说林》-若唇之与击,空柔相摩而不致败。 、 《吕氏春秋·尊师》-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 、 《韩非子》-法败则国乱。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败家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