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1:0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1:04:23
战讯:该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与战争相关的消息或情报。它通常指的是关于军事行动、战斗进展、战略部署等方面的信息。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战讯可能被用来营造紧张氛围,描绘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战讯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任何紧急或重要的消息。 专业领域:在军事和情报领域,战讯具有特定的技术含义,指的是经过验证的、用于决策的军事信息。
同义词:军情、战报、战况 反义词:和平消息、停战协议
词源:战讯一词由“战”和“讯”两个字组成,其中“战”指战争,“讯”指消息或信息。 演变: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战讯的传递方式从传统的信使传递转变为电子通信,但其核心含义保持不变。
在战争频繁的历史时期,战讯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影响军事决策,也影响民众的情绪和国家的命运。
战讯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紧迫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士兵的牺牲和家庭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战讯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紧急或重要的消息,比如公司的重要决策或个人的重大**。
在诗歌中,战讯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紧迫:
战讯如风,吹过无垠的战场,
士兵的誓言,在硝烟中回响。
每一声枪响,都是命运的呼唤,
战讯,是生与死的交响。
视觉:战讯可能让人联想到战地记者的照片,满目疮痍的战场,或是传递消息的信鸽。 听觉:战讯可能让人联想到战鼓的轰鸣,电台的播报声,或是士兵的呐喊。
在不同语言中,战讯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与战争相关的消息——是普遍存在的。
战讯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角色。它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和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我们对和平的渴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战讯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和社会。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讯,问也。 、 《诗·小雅·正月》。传:“问也。”-讯之占梦。 、 《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多其讯。 、 《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执讯而与之书。 、 《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君尝讯臣矣。 、 《礼记·王制》-以讯首或告。 、 《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讯鞫论报。 、 《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卒从吏讯。 、 《国语·吴语》-乃讯申胥。 、 清·张廷玉《明史》-昼夜搒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木讯者三人。
【组词】
讯定、 讯治、 讯责
询问;请教。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广问讯。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咸来问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泛讯之。 、 《红楼梦》-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
【组词】
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