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5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52:14
战役:指在一定时间内,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在一定的战线上进行的较***的军事行动。战役通常由一系列战斗组成,涉及多个兵种和多种战术。
“战役”一词源自法语“campagne”,最初指“乡村地区”,后来引申为在乡村地区进行的军事行动。在中文中,“战役”一词的使用与军事行动紧密相关,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较***的军事行动。
在许多文化中,战役往往与英雄主义、牺牲和荣誉联系在一起。例如,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和**的赤壁之战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战役”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激烈的战斗、牺牲和胜利的喜悦。它激发人们对英雄主义和团队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和破坏。
在个人生活中,“战役”一词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需要坚持和策略的挑战,如“我正在打一场减肥的战役”或“我们公司正在经历一场市场竞争的战役”。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历史的战场上,战役如风,吹散了英雄的梦。”
在不同语言中,“战役”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指代较***的军事行动。例如,英语中的“campaign”和德语中的“Feldzug”都与“战役”有相似的含义。
“战役”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用于描述军事行动,还可以比喻任何需要策略和努力的复杂任务。了解“战役”的词源、语境和跨文化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汇,并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