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0:0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0:09:55
“暮暗”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傍晚时分天色逐渐变暗的状态。它通常用来描述日落之后,夜幕即将降临时的自然景象。
在文学作品中,“暮暗”常被用来营造一种宁静、沉思或忧郁的氛围。例如,在诗歌中,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特定场景时,如户外活动结束时的天色变化,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词。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气象学,可能会更精确地描述这一时段的天色变化。
同义词中,“黄昏”和“傍晚”更常用,而“暮暗”则带有一种更深沉、更诗意的意味。反义词则描述的是一天的开始,与“暮暗”形成鲜明对比。
“暮暗”由“暮”和“暗”两个字组成。“暮”字古已有之,指日落时分;“暗”字则表示光线不足,昏暗。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日落后的天色变化。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在**文化中,“暮暗”常常与归隐、思乡、怀旧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常常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意义。
“暮暗”这个词给我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夕阳下的宁静村庄,或是独自一人在黄昏时分漫步的情景。这种氛围常常引发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在乡村旅行时,我特别留意到了暮暗时分的天色变化。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美,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界的韵律和时间的流逝。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暮暗”:
暮暗降临,星辰初现, 静谧中,思绪万千。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 在这黄昏,我与你相遇。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西下,天边泛起淡淡的紫色和橙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色彩逐渐融合成一片深沉的暮暗。背景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在英语中,“暮暗”可以对应为“dusk”或“twilight”。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学和日常用语中也很常见,用来描述类似的天色变化。不同文化中,对于这一时段的描述和情感联想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共同感知。
通过对“暮暗”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符号。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个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传达。
1.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
2.
【暗】
(形声。从日,音声。本义:昏暗)。
同本义。与“明”相对。
【引证】
《说文》-暗,日无光也。 、 《论衡·说日》-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时光暗,故大。 、 蔡元培《图画》-体之感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
【组词】
昏暗、 暗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