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2:20
暮气: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种沉闷、衰败或缺乏活力的状态,特别是在人的精神面貌或事物的状态上。字面意思指的是傍晚时分空气中弥漫的气息,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呈现出一种接近尾声、不再有生机的状态。
“暮气”一词源于汉语,最初用来形容傍晚的空气,后来逐渐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的状态。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如《红楼梦》中就有用“暮气”来形容贾府的衰败。
在**文化中,“暮气”常与老年、衰败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对生命周期和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社会变迁中,这个词也常用来批评某些陈旧、不适应新时代的观念或做法。
“暮气”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黄昏、衰老和终结。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生命有限性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暮气”来形容一个长时间没有更新的博客或一个不再有创新的公司。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暮气沉沉的街道,唯有回忆在风中飘摇。”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lethargy”或“decline”,但它们并不完全等同于“暮气”,因为后者带有更强烈的时间和生命周期的意味。
“暮气”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生命和变化的深刻认识。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1.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