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30:03
摹刻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模仿来雕刻或复制。它通常指的是在艺术领域中,通过模仿原作的形状、风格或细节来进行雕刻或复制的行为。
摹刻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摹”意味着模仿,“刻”意味着雕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艺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文物保护和艺术教育中。
在*文化中,摹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传承方式。通过对古代艺术品的摹刻,艺术家们不仅能够学和传承前人的技艺,还能够保护和传播文化遗产。
摹刻 这个词给人一种历史感和技艺感。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看到一些摹刻的古代文物,这些复制品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原作,也让我对古代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摹刻时光的痕迹, 在岁月的石碑上, 留下永恒的印记。
摹刻 这个词让人联想到精细的雕刻工作,可以想象到雕刻刀在木头上轻轻划过的声音,以及雕刻完成后作品的精致外观。
在英语中,与 摹刻 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 "reproduction" 或 "copy",但这些词汇缺乏 摹刻 所蕴含的技艺和历史感。
摹刻 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在艺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 摹刻 的学*和理解,我更加欣赏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并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1.
【摹】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临摹,照着样子描画、写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摹与模义略同。”-摹,规也。 、 《汉书·高帝纪下》。邓展曰:“若画工规摹物之摹。”-规摹宏远矣。 、 《太玄法》-摹法以中克。 、 《汉书·扬雄传》-三摹九据。 、 韩愈《画记》-余之手摹也。 、 韩愈《毛颖传》-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 《琅琊代醉编》-六朝人尚字学,摹临特盛。
【组词】
摹帖、 摹版、 摹印、 摹肖、 摹勒
2.
【刻】
(形声。从刀,亥声。本义:雕刻,在木头上雕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刻,镂也。 、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 《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镂。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