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2:23
“好说歹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论用好话还是坏话,无论怎样劝说。基本含义是指用各种方式、各种言辞去劝说或说服某人,通常表示劝说的过程很费力,但最终达到了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好说歹说”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在劝说或说服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常用于日常交流,表达某人费尽口舌才说服对方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谈判或咨询中,也可能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复杂的沟通过程。
同义词:
反义词:
“好说歹说”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其结构和意义在汉语中较为常见,反映了汉语成语的灵活性和表达的丰富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劝说和说服是一种常见的社交行为,尤其是在家庭和工作中。因此,“好说歹说”这个成语在描述这些场景时非常贴切,反映了人重视沟通和协商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耐心和坚持。它让我联想到在困难面前不放弃,用各种方式去解决问题。这种坚持和努力的精神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需要说服我的朋友参加一个活动,我好说歹说,最终他同意了。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好说歹说”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好说歹说终不悔,
千言万语只为心。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两个人面对面交谈,表情丰富,手势不断。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连续不断的说话声,有时温柔,有时急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ersuade by hook or by crook”,意思是通过各种手段说服。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说服的多样性和努力。
“好说歹说”这个成语在汉语中非常实用,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沟通行为,还体现了坚持和努力的精神。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进行沟通和说服。
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说我们都是乡邻,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
对这种人~都没有用的。
1.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2.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3.
【歹】
(象形。本作“歺”,音è。甲骨文字形,象有裂缝的残骨。隶变作“歹”。“歹”是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①(è)本义:残骨。《说文》:“ 列骨之残也。” ②坏)。
坏。与“好”相对。
【引证】
《西游记》-莫怕!莫怕!我们不是歹人,我们是取经的和尚。 、 《宣和遗事》-父亲做歹事,误我受此重罪。
4.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