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7:46
“三好两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三件好事和两件坏事。基本含义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既有好事也有坏事发生,形容事情有好有坏,生活状态复杂多变。
在文学作品中,“三好两歹”常用来描述人物的命运或生活的起伏,如“他这一生,可谓是三好两歹,经历了许多波折。”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经历或某段时间的状态,如“这一年对我来说真是三好两歹,有喜有忧。”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日常交流中。
“三好两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口头传承下来的表达方式。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到,更多是在近现代文学作品和口语中出现。
在文化中,人们常常认为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起伏和挑战。因此,“三好两歹”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生活复杂性的认识和接受。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既有对好事的欣慰,也有对坏事的忧虑。它让人联想到生活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提醒人们要适应和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三好两歹”来形容自己的一年经历,既有工作上的成就,也有个人生活中的挑战,这个成语很好地概括了那段时间的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歌,三好两歹,喜忧交织,人生如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左边是阳光明媚的场景,右边是阴雨连绵的景象,中间是人物或物体,象征着生活中的好与坏。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旋律起伏的音乐,高低音交错,代表生活的起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ps and downs”,意指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
“三好两歹”这个成语在描述生活状态时非常实用,它简洁地表达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述经历。
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好】
喜好;喜爱。
【引证】
《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 、 《诗·小雅·鹿鸣》-人之好我。 、 《韩非子·喻老》-好治不病。 、 《论语》-敏而好学。 、 唐·柳宗元《三戒》-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自幼好武术。
【组词】
好表现;好善、 好涵高躅、 好戏子、 好玩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歹】
(象形。本作“歺”,音è。甲骨文字形,象有裂缝的残骨。隶变作“歹”。“歹”是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①(è)本义:残骨。《说文》:“ 列骨之残也。” ②坏)。
坏。与“好”相对。
【引证】
《西游记》-莫怕!莫怕!我们不是歹人,我们是取经的和尚。 、 《宣和遗事》-父亲做歹事,误我受此重罪。
1. 【三好】 三种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