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7: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7:49:36
弃业:字面意思是指放弃或停止从事某项职业或行业。基本含义是指个人或集体不再继续从事原有的工作或行业,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如经济压力、个人选择、社会变迁等。
“弃业”一词源于汉语,由“弃”和“业”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弃”意味着放弃或抛弃,“业”则指职业或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成为描述职业变化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弃业”可能被视为一种不稳定的职业选择,但在现代社会,随着职业多样性和个人自由的增加,人们更加尊重个人对职业道路的选择和改变。
“弃业”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冒险和不确定性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个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或实现个人价值而做出的勇敢决定。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有人因为对现有工作的不满或对新领域的兴趣而选择弃业,这种决定往往伴随着风险和挑战,但也可能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契机。
在诗歌中,可以将“弃业”融入描述个人追求梦想的诗句中:
弃业逐梦去,风雨兼程行。 心中有光亮,何惧路途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面前是两条不同的道路,象征着职业选择的分岔点。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决定性的一刻,如关门声或脚步声,象征着离开原有职业的决心。
在英语中,“弃业”可以对应为“quit one's job”或“change careers”。不同文化对职业变化的看法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对个人职业选择的尊重。
“弃业”是一个描述职业变化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的选择和决定,也反映了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描述和理解职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业】 (象形。从丵(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