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3:23
词汇“助葬”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帮助处理丧葬事宜的行为或活动。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助葬”进行深入分析:
“助葬”字面意思是指在丧葬过程中提供帮助,包括但不限于搬运遗体、安排葬礼、处理相关手续等。
“助葬”一词由“助”和“葬”两个字组成。在古代,丧葬仪式非常复杂,需要多人协助完成,因此“助葬”成为一个常用的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丧葬*俗有所简化,但“助葬”一词仍然保留并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丧葬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宜,涉及到家族的尊严和社会的秩序。因此,“助葬”不仅是一种实际的帮助行为,也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
“助葬”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庄重和哀伤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终结和亲人的离别,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去世,亲朋好友可能会主动提供“助葬”服务,以减轻家属的负担。这种行为体现了社会的温暖和人情味。
在诗歌中,可以将“助葬”作为一种象征,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思考。例如:
在寂静的夜里,星光助葬了白昼的喧嚣,
留下一片宁静,让心灵得以安息。
“助葬”可能让人联想到葬礼上的黑衣、哀乐和沉默的人群,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对这一词汇的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丧葬*俗和表达方式各异,但“助葬”这一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可能会说“helping with the funeral arrangement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助葬”是一个富有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实际的帮助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传达相关的情感和意义。
1.
【助】
(形声。从力,且(zǔ)声。助人要用力,故从力。本义:帮助)。
同本义(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给予协助)。
【引证】
《说文》-助,左也。 、 《小尔雅》-助,佐也。 、 《论语》。孔注:“犹益也。”-非助我者也。 、 《孟子》-九一而助。 、 《国语·越语下》-助天为虐者,不祥。 、 《孟子·公孙丑上》-予助苗长矣。 、 《列子·汤问》-跳往助之。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蔡元培《图画》-肤觉之助。
【组词】
助胆、 互助、 扶助、 资助、 助力
2.
【葬】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葬,臧也。 、 《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 、 《荀子·礼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赐钱二百万以葬。 、 晋·干宝《搜神记》-分其汤肉葬之。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以衣冠葬之。
【组词】
葬堂、 葬式、 葬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