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2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24:56
“丛葬”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将多具尸体或遗骸集中埋葬在一个地方。这种做法通常发生在战争、灾难或其他*死亡后,以便于管理和纪念。
在文学中,“丛葬”可能被用来描绘悲剧或历史**的沉重氛围,如战争的残酷或灾难的悲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考古话题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历史学和军事学,这个词用于描述特定的埋葬方式和相关的研究。
同义词“集体葬”和“群葬”与“丛葬”意思相近,都指多人集中埋葬。反义词“单葬”和“个别葬”则指单独埋葬,与“丛葬”形成对比。
“丛葬”一词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对*死亡的处理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保留并用于描述类似的现代**。
在某些文化中,丛葬可能与特定的或传统仪式相关,如某些土著文化中的集体葬礼。在社会背景中,丛葬常常与战争、灾难等重大相关,反映了人类历史中的悲剧和牺牲。
“丛葬”这个词可能引起悲伤、沉重或敬畏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历史的沉重。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丛葬”这个词,除非是在阅读历史书籍或参与相关讨论时。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丛葬”来描绘历史的沉重:
在那片沉默的土地上, 丛葬的遗骸诉说着往昔的悲歌, 每一块石头,每一粒尘土, 都承载着无数灵魂的哀思。
视觉上,“丛葬”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片荒凉的墓地,听觉上则可能是风声或鸟鸣,增添一种凄凉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丛葬”可能有不同的对应词汇和处理方式。例如,在某些土著文化中,可能有特定的集体葬礼仪式。
“丛葬”这个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但在历史、文学和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埋葬方式,也反映了人类历史中的悲剧和牺牲。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丛】
(会意。从丵,取声。“丵”(zhuó),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丛,聚也。 、 《周礼·大司徒》-其植物宜丛物。 、 曹操《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组词】
丛物、 丛灌、 丛丛、 丛育、 丛毛、 丛森、 丛薄
2.
【葬】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葬,臧也。 、 《礼记·檀弓》-葬也者,藏也。 、 《荀子·礼论》-故葬埋敬藏其形也。 、 《汉书·李广苏建传》-赐钱二百万以葬。 、 晋·干宝《搜神记》-分其汤肉葬之。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卒葬之。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以衣冠葬之。
【组词】
葬堂、 葬式、 葬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