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1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10:52
含糊其词 的字面意思是指说话或写作时故意使用不明确、不清晰的表达方式,以避免直接或明确地表达观点或意图。基本含义是说话含混不清,不愿意或不敢明确表态。
含糊其词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含糊”和“其词”两个词组成,表示说话不清晰。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也有使用,但其现代用法主要在近现代形成。
在某些文化中,含糊其词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用于维护和谐或避免直接冲突。在政治和商业谈判中,这种技巧尤为常见。
含糊其词 往往给人带来不确定和疑惑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感到不安或不信任,因为它暗示了隐藏或不诚实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含糊其词的情况,比如在团队讨论中,为了避免直接反对某人,我会使用较为含糊的表达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含糊其词”来创造一种神秘或悬疑的氛围:
月光下,他的话语含糊其词, 如同夜风中的低语, 让人捉摸不透,心生疑惑。
含糊其词 可能让人联想到模糊的图像或声音,如雾中的轮廓或远处模糊的呼喊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eat around the bush" 或 "speak in riddles",它们都表示避免直接谈论主题。
含糊其词 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有用的词汇,它揭示了语言的复杂性和人们在交流中的策略。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在适当时候使用这种表达方式。
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二人先受岸贾之瞩,~,不肯替赵氏分辨。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糊】
像粥一样的食物
【组词】
面糊
欺骗,蒙混,敷衍
【组词】
糊弄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词】
(形声。从言,司声。本义:言词。按,“辞”、“词”在“言词”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 、 《世说新语·轻诋》-词色甚强。 、 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 宗臣《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
【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色、 词锋、 词不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