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4:43
含羞草 是一种植物,学名为 Mimosa pudica,属于豆科。它的特点是叶片对触碰非常敏感,一旦受到触动,叶片会迅速闭合,叶柄也会下垂,这种现象被称为“感震**”。含羞草因此得名,因为它似乎在触碰下“害羞”地闭合。
在文学中,含羞草常被用来比喻害羞或敏感的人。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外界反应过度敏感。在植物学或生物学专业领域,含羞草则是研究植物**机制的一个典型例子。
含羞草的名称来源于其对触碰的敏感反应,这种特性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知。在拉丁语中,它的学名 Mimosa pudica 中的“pudica”意为“害羞的”,直接反映了其特性。
在某些文化中,含羞草被视为纯洁和谦逊的象征。在一些亚洲国家,含羞草的特性被用来教育孩子要有礼貌和谦逊。
含羞草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温柔和脆弱。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需要保护和理解的人或事物。
在我小时候,家里养了一盆含羞草,每次触摸它时,看到它闭合的样子总是觉得非常神奇和有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含羞草:
如同含羞草般敏感, 一触即闭,守护着内心的秘密。 在风的轻抚下, 它展示了自然的温柔与脆弱。
含羞草的图片通常展示其闭合的叶片,给人一种宁静和柔和的感觉。在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钢琴曲,如同含羞草在微风中的摇曳。
在不同语言中,含羞草的名称和特性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是普遍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它被称为“mimosa”,在法语中称为“sensitive”。
含羞草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植物,它的特性也提供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描述自然现象。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羞】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 、 《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 、 《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共其笾荐羞之实。 、 《左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组词】
羞豆、 羞膳
3.
【草】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lì)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引证】
《说文》-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 、 《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大草不生。 、 《吕氏春秋·本味》-草食者羶。 、 《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草苴比而不芳。 、 唐·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组词】
除草;粮草、 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 草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