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5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53:22
“含羞”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因为害羞、不好意思或感到尴尬而表现出的一种羞涩、畏缩的态度或行为。它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他人时因为自尊、谦虚或不自信而显得拘谨或退缩。
在文学作品中,“含羞”常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含羞形象。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含羞”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社交场合中的不自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可能会探讨含羞对个体社交行为的影响。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差异,如“羞涩”可能更偏向于内心的感受,而“含羞”则更强调外在的行为表现。反义词则代表了与“含羞”完全相反的态度和行为。
“含羞”一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表现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含羞往往与女性的美德相联系,如“含羞草”常被用来比喻女性的温柔和谦逊。在现代社会,含羞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交障碍,需要通过教育和心理辅导来克服。
“含羞”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亲切,它让我联想到那些需要保护和关怀的柔弱形象。在表达上,它可以帮助我更细腻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含羞的朋友,他在人群中总是显得很不自在。通过鼓励和支持,他逐渐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含羞”:
含羞的花儿,在晨露中低垂, 不敢与阳光直视,只愿静静绽放。
看到“含羞”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害羞的少女,低头不语,脸颊泛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柔的音乐,如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羞涩的氛围。
在英语中,“含羞”可以对应为“shy”或“bashful”。不同文化对于含羞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过于含羞可能被视为缺乏自信。
通过对“含羞”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它不仅是描述人物性格的一个词汇,也是理解文化差异和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绘场景。
1.
【含】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引证】
《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王使荣叔归含且赗。 、 《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供)含玉。 、 《公羊传·文公五年》-含者何,口实也。 、 《谷梁传·隐公元年》-贝玉曰含。 、 《战国策·赵策三》-死则不得饭含。
2.
【羞】
(会意兼形声。据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进献。小篆从羊,从丑,丑亦声。“丑”是手的讹变。本义:进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 、 《周礼·宰夫》。注:“庶羞,内羞”。按,内羞,房中之羞也。-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 、 《周礼·笾人》。注:“荐羞皆进也。”-共其笾荐羞之实。 、 《左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
【组词】
羞豆、 羞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