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1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10:22
“下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上级或官方人员到基层或民众中去进行访问、调查或解决问题。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政治或行政语境中,指的是政府官员为了了解民情、解决民众问题而进行的实地考察和访问。
在文学作品中,“下访”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官员的亲民行为,展现其为民服务的形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政府的工作方式或官员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公共管理,“下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研究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方式。
同义词:视察、走访、调研
反义词:上访
“下访”这个词汇的形成与**的行政体系和官僚文化有关。在古代,官员的巡视和访问是一种常见的行政行为,而“下访”作为一个现代词汇,反映了政府官员与民众互动的一种方式。
在**,“下访”是政府官员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方式,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意的重视。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下访”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正面的联想,因为它代表了政府官员的亲民和务实态度。它能够激发人们对政府改善民生的期望和信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听说过地方政府官员下访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如改善基础设施、提供教育资源等,这些行为确实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下访”:
春风拂面,官员下访,
田间地头,听取民声。
一腔热血,为民解忧,
政府的温暖,如阳光洒满心房。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官员在田间与农民交谈,背景是绿油油的稻田和蓝天白云。这样的场景给人以和谐与希望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ield visit”或“community outreach”,它们都强调了官方人员与民众的直接互动。
“下访”这个词汇在*政治和行政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行为描述,也是一种政治文化的体现。通过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我更加认识到政府与民众互动的重要性,以及这种互动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访】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訪,泛谋也。 、 《尔雅》-訪,谋也。 、 《书·洪范》-王访于箕子。 、 《诗·周颂·访落》-访予落止。 、 《周礼·内史》-受纳访 、 《国语·楚语》-使访物官。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
【组词】
访断、 访覃、 访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