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4:01
词汇“下记”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下记”可以理解为“下面记录”或“以下记载”的意思,通常用于指示接下来的内容是某种记录或记载。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进行。
“下记”的字面意思是指在文本中指示接下来的内容是某种记录或记载。它可能用于正式文件、历史记录或某些专业文档中,以指示接下来的内容是重要的记录信息。
由于“下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由“下”和“记”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书面语境。
在**的文化和教育体系中,正式和规范的书面语言一直受到重视。因此,“下记”这样的词汇可能在某些正式文档或教育材料中出现,以强调其内容的正式性和重要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下记”可能带来一种正式、严肃的感觉,因为它通常出现在需要认真对待的文本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或使用“下记”这个词汇。它更多出现在需要高度正式和规范的文档中。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使用“下记”来引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或故事情节,以增加文本的正式感和历史感。
由于“下记”通常与书面文本相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书籍、正式的文件或历史的记录。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下记”的词汇,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中文特色和特定的使用语境。
“下记”是一个具有特定用途的词汇,主要用于正式和规范的书面语境。它在日常口语中不常见,但在某些专业和正式的文档中可能出现。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中文的书面语。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记】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记,疏也。 、 《广雅》-记,识也。 、 《礼记·内则》-记有成。 、 《礼记·学记》-记间之学。 、 《后汉书·应奉传》-凡所经履,莫不暗记。 、 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记天圣中。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
【组词】
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 记心、 记念、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