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35:07
词汇“寇虐”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寇”和“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寇虐”进行深入分析。
“寇虐”字面意思是指敌寇的残暴行为或侵略行为。其中,“寇”指的是入侵者或敌寇,“虐”则表示残暴、虐待。结合起来,“寇虐”描述的是敌寇对某地区或人民的残暴侵略和虐待行为。
“寇”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入侵者;“虐”字则表示残暴、不仁。这两个字结合形成的“寇虐”一词,其含义在历史上基本保持一致,主要用于描述敌寇的残暴行为。
在历史上,“寇虐”一词常与民族矛盾、边疆安全等问题相关联。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外来侵略的抵抗和对和平的渴望。
“寇虐”一词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战争、痛苦和苦难。它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暴力的厌恶。
在个人经历中,“寇虐”一词可能不太常见,但如果涉及到历史学*或讨论历史**,这个词可以帮助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历史上的侵略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寇虐”来增强历史感和悲壮感,如:“千年风霜,寇虐犹记,英雄血洒疆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战场上敌寇的残暴行为;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悲壮的音乐来增强“寇虐”一词的情感表达。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使用“invasion”和“atrocity”等词汇来描述类似的侵略和残暴行为。
“寇虐”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敌寇的残暴行为,也反映了人类对和平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1.
【寇】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 、 《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寇贼奸宄。 、 《左传·文公七年》-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 《吕氏春秋·贵公》-大兵不寇。 、 《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 、 《资治通鉴》-吐蕃发十万兵寇西川。
【组词】
寇戎、 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 寇剽、 寇钞、 寇攘、 寇窃
2.
【虐】
(会意。小篆字形。从虍(hǔ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虐,残也。 、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 、 《孟子·公孙丑上》-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 《聊斋志异·促织》-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组词】
虐世、 虐人、 虐暴、 虐焰、 虐行、 虐刻、 虐烈、 虐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