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3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33:56
后者: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事物中,排在后面的那个。基本含义是在比较或选择中,特指第二个或最后一个提到的对象。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后者”常用于对比两个角色、或观点,强调后者的特点或重要性。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后者”可能用于简洁地指代刚刚提到的第二个人或事物,尤其是在讨论选项或选择时。 专业领域**:在学术或技术文档中,“后者”用于精确地引用或讨论两个相关概念中的第二个。
同义词:第二个、后一个、接下来的 反义词:前者、第一个、前一个
“后者”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后”和“者”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和用法保持相对稳定。
在某些文化中,“后者”可能带有特定的社会或文化含义,例如在强调传统与现代对比的讨论中,后者可能代表更现代或进步的观点。
“后者”通常给人以选择或对比的联想,可能引发对未来或更现代事物的积极期待,也可能带来对过去或传统事物的怀旧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后者”来简洁地表达我的选择或偏好,尤其是在面对多个选项时。
在诗歌中,“后者”可以用来创造对比效果:
晨曦与黄昏,我选择了后者, 它的温柔,如同夜的拥抱。
结合图片,“后者”可能让人联想到一系列图像中的最后一个,或在音乐中,可能让人想到旋律的最后一个音符。
在英语中,“后者”对应的是“the latter”,用法相似,但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带有不同的情感色彩。
“后者”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词汇,用于精确地指代和比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清晰地传达我的选择和偏好,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1.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2.
【者】
(《说文》:“别事词也。相当于“这”)。
同本义。
【引证】
五代·王衍《醉妆词》-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
【组词】
者回、 者般、 者流、 者番、 者里、 者个、 者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