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3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35:34
词汇“克贼”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特定社群中的俚语。由于其不常见,我将基于假设的含义进行分析。
“克贼”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克制贼人”或“克服贼人”。在这里,“克”通常有克服、克制之意,“贼”则指贼人、盗贼。因此,“克贼”可以理解为战胜或制服贼人的行为或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克贼”可能被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英勇行为,如在武侠小说中描述主角制服恶贼的情节。在口语中,如果某个社群使用这个词汇,它可能指代具体的防盗技能或对不法分子的斗争。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安全领域,这个词汇可能指代打击犯罪的策略或行动。
由于“克贼”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其词源可能与地方方言或特定社群的语言习惯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这个词汇没有被广泛接受,它可能会逐渐消失或仅在特定群体中流传。
在强调法治和安全的社会背景下,“克贼”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强调个人或集体对抗犯罪的决心和能力。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正义感和安全感,因为它涉及到战胜不法分子的行为。
由于“克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
在创作中,可以将“克贼”融入到一个关于英雄或警察的故事中,描述他们如何智勇双全地制服罪犯。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警察制服罪犯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警笛声或战斗声。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英语中的“catch the thief”或“thief-catcher”。
“克贼”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体现了对抗不法行为的决心和能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社群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