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08:34
“允若”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允”和“若”两个字组成。其中,“允”字意味着允许、同意,而“若”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如同、似的。结合起来,“允若”可以理解为允许或同意某事如同某种情况或条件。
在文学作品中,“允若”可能用于表达一种条件性的同意或承诺,例如“允若你完成这项任务,我将给予你奖励”。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法律文件中,它可能出现,用以表达一种正式的同意或承诺。
“允”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点头同意,后来引申为允许、同意。“若”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如同、似的含义,也常用于表示假设或条件。两个字的结合,形成了“允若”这个词汇,主要用于表达条件性的同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允若”可能与诚信和承诺有关,强调在同意某事时必须遵守承诺。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在法律和商业文件中较为常见,用以确保双方的权益。
“允若”给人一种正式和严肃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律文件或正式的承诺。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责任感和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签署合同时遇到过“允若”这个词,它让我意识到在同意某事时必须慎重考虑,因为这涉及到法律责任和承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允若”来表达一种深情的承诺:
允若春风拂面,我心随你飘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庄重的场景,如法庭或会议室,人们在签署文件时使用“允若”这个词。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严肃的演讲或法律宣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rovided that”或“subject to”,用于表达条件性的同意或承诺。
“允若”是一个具有正式和条件性含义的词汇,它在法律和商业文件中尤为重要。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在正式场合中表达清晰和准确的意图。
1.
【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以”(呂)字,下为“儿”(人)字。以是任用,用人不贰就是“允”。本义:诚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允,信也。 、 《尔雅》-允,信也;允,诚也。 、 《易·晋》-众允。 、 《书·尧典》-允恭克让。 、 《诗·商颂·长发》-允也天子。 、 《方言》-命汝作纳言,风夜出纳联命,惟允。
【组词】
允元、 允直、 允忠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