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4:42
词汇“克谐”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合成词,由“克”和“谐”两个字组成。
由于“克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如果它是新创造的词汇,可能是为了描述在和谐中克服困难的新概念。
在强调和谐与稳定的**文化中,克谐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行为,因为它体现了在保持和谐的同时解决问题。
在个人生活中,克谐可能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如何在保持和谐的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克谐”来描述自然界中生物如何在和谐共存中克服生存挑战。
由于“克谐”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尽管“克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但它体现了在和谐中克服困难的概念,这在任何文化和社会中都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谐】
(形声。从言,皆声。本义:和谐)。
同本义(强调配合得匀称)。
【引证】
《尔雅》-谐,和也。 、 《书·尧典》-克谐以孝。 、 《周礼·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 、 《左传·襄公十一年》-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初刻拍案惊奇》-夫妻谐老。
【组词】
谐当、 谐和、 谐调、 谐奏、 谐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