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7:24
词汇“指驳”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表达对某人观点或言论的反驳或批评。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指驳”进行深入分析:
“指驳”的字面意思是指出并反驳,即针对某人的观点或言论提出反对意见,指出其错误或不合理之处。
“指驳”一词源于汉语,由“指”和“驳”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指”有指出、指明的意思,“驳”有反驳、驳斥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指驳”逐渐成为一个固定的词汇,用于表达对某人观点或言论的反驳。
在**传统文化中,辩论和反驳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在古代的学术讨论和政治辩论中,“指驳”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用于展示个人的智慧和辩才。
“指驳”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批判和否定的情感色彩,使用时需要注意语气和场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或误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学术讨论或工作会议中使用“指驳”来表达对某人观点或提案的不同意见。
在诗歌中,可以将“指驳”融入到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中,例如:
在这喧嚣的都市,
我指驳那虚伪的繁华,
揭露那隐藏的真相。
“指驳”一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激烈的辩论场景,或是法庭上律师之间的交锋。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两个人面对面,手指指向对方,表情严肃。
在英语中,与“指驳”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efute”或“criticize”,它们在表达反驳和批评的含义上相似,但在语境和用法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指驳”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和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指驳”可以帮助我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反驳他人的意见。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驳】
(会意。从马,从爻。甲骨文字形,右边是“爻”(yáo),表示马的毛色混杂,左边是“马”。本义:马毛色不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驳,马色不纯也。 、 《易·说卦》-为驳马。 、 《诗·豳风·东山》-皇驳其马。 、 《文选·赭·白马赋》注-红白杂毛曰驳。 、 清·姚鼐《登泰山记》-绛皓驳色,而皆若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