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8:00: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8:00:16
“不可辩驳”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无法被反驳或驳倒的。它描述的是一个观点或论据具有如此强大的逻辑性或证据支持,以至于无法被合理地质疑或否定。
在文学作品中,“不可辩驳”常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论点或一个**的真相,强调其无可置疑的性质。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强调某个观点的正确性或某个事实的确定性。在专业领域,如法律、哲学或科学,这个词用于描述那些基于严密逻辑或充分证据的论点。
同义词:无可置疑、确凿无疑、铁证如山
反义词:可争议、有争议、可质疑
“不可辩驳”由“不可”和“辩驳”两个词组成。“辩驳”源自古代汉语,意为辩论和反驳,而“不可”则是一个否定词,表示不能或无法。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那些无法被反驳的观点或论据。
在强调逻辑和证据的社会文化中,“不可辩驳”这个词尤为重要。它反映了人们对于真理和事实的追求,以及对于逻辑严密性的重视。
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确定性和权威性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经过深思熟虑和充分论证的观点,以及那些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决策。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论文和研究,它们的论点基于大量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这些论点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辩驳的。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在学术研究中,逻辑和证据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话语如铁,不可辩驳,/ 在真理的殿堂中回响。”
视觉上,我联想到那些展示大量数据和图表的科学报告,它们给人一种确凿无疑的感觉。听觉上,我联想到那些逻辑严密的演讲,每一个论点都清晰而有力。
在英语中,“irrefutable”是“不可辩驳”的对应词,它在英语中的使用情况与“不可辩驳”在中文中的使用情况相似,都强调了观点或证据的不可挑战性。
“不可辩驳”这个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理解和表达那些基于严密逻辑和充分证据的观点和论据。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我更加意识到逻辑和证据在论证中的重要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可】
3.
【辩】
(形声。从言,辡(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辩,治也。 、 《周礼·乡士》-辩其狱讼。 、 《礼记·曲礼》-分争辩讼。 、 《韩非子·八经》-辩者言之信。 、 《书·酒诰》-勿辩乃司。 、 《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
【组词】
辩证;辩日
4.
【驳】
(会意。从马,从爻。甲骨文字形,右边是“爻”(yáo),表示马的毛色混杂,左边是“马”。本义:马毛色不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驳,马色不纯也。 、 《易·说卦》-为驳马。 、 《诗·豳风·东山》-皇驳其马。 、 《文选·赭·白马赋》注-红白杂毛曰驳。 、 清·姚鼐《登泰山记》-绛皓驳色,而皆若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