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2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28:15
断壁颓垣 的字面意思是指倒塌的墙壁和破败的城墙,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或城池的废墟状态。这个词汇传达了一种荒凉、破败和衰败的景象。
断壁颓垣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断壁”指的是断裂的墙壁,“颓垣”指的是倒塌的城墙。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描述历史遗迹或战乱后的景象时仍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断壁颓垣常与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衰败和没落。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反思历史的教训,或者警示人们珍惜和平与繁荣。
断壁颓垣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沉重和哀伤的,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苦难。这种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和平与稳定的渴望,以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参观过一些历史遗址或战乱后的地区,断壁颓垣的景象可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在诗歌中,断壁颓垣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悲凉的氛围:
断壁颓垣映斜阳,
古道西风瘦马行。
一曲离歌悲白发,
千年遗恨泪纵横。
结合图片,断壁颓垣的景象可能是一片荒凉的废墟,破败的墙壁和倒塌的城墙。在音乐中,这种景象可能与低沉的旋律和哀伤的音调相联系,增强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uins" 或 "crumbling walls",它们也用来形容废墟和破败的建筑物。不同文化中,对于废墟的描述和情感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类对历史和变迁的共同关注。
断壁颓垣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状态,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表达历史的沧桑和人类的情感。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腻之处,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走到也是园滨文述农门首,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颓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
便是屈服了的奴隶也只得栖息在~下面,他们有的那一点东西也给高国兵士拿走了。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壁】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壁,垣也。 、 《风俗通》-壁亦土也。 、 张衡《思玄赋》-观壁垒于北落兮。 、 《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 、 《聊斋志异·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
【组词】
壁有耳、 壁中书、 壁观
3.
【颓】
(会意。从页(xié),从秃。页,人头。本义:头秃。原作“穨”)。
同本义。本作“跕”。
【引证】
《说文》。字亦作颓。-穨,秃貌。从秃,贵声。 、 《六书故》-颓,首秃也。
4.
【垣】
(形声。从土,亘(xuān)声。本义:矮墙,也泛指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垣,墙也。 、 《书·梓材》。马注:“卑曰垣,高曰墉。”-既勤垣墉。 、 《墨子·备城门》-周垣之高八尺。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尽毁其馆之垣。 、 《汉书·萧何传》-为家不治垣产。
【组词】
垣衣、 垣堵、 垣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