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7:5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7:50:09
断喝:这个词通常指的是突然、有力地大声喝止或斥责,用以制止某人的行为或言论。它强调的是声音的突然性和强烈性,通常用于表达强烈的反对或警告。
断喝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断”(停止)和“喝”(大声叫)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如《史记》等,已有使用“喝”来表示大声叫喊的记录。随着语言的发展,“断喝”逐渐被用来特指有力地制止某人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断喝常与权威和秩序联系在一起,如古代官员在公堂上的断喝,用以维护法律和秩序。在现代社会,断喝也常用于教育和法律场合,以示严肃和权威。
断喝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惊讶,因为它代表了突然的制止和强烈的反对。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权威人物如警察、教师或父母在关键时刻的严厉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断喝可能用于紧急情况下制止危险行为,如在看到孩子接近危险物品时大声喝止。
在诗歌中,断喝可以用来描绘戏剧性的场景,如:
夜幕下,一声断喝划破寂静,
侠客剑出鞘,正义不容置疑。
断喝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权威人物站在高处,大声喝止下方的人群。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响亮、突然的声音,如雷鸣般的喝止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ern rebuke”或“loud command”,虽然不完全等同于“断喝”,但都传达了突然和强烈的制止意味。
断喝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而且在文化和社交场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用于制止不当行为,也用于维护秩序和权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断喝这样的词汇,对于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