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00:19
词汇“戍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出发。
“戍妇”字面意思是指守卫边疆的士兵的妻子。其中,“戍”指的是守卫边疆的军事行动或士兵,“妇”则是指已婚女性或妻子。
在古代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提到“戍妇”来描述那些因丈夫长期在外守卫边疆而独自在家中承担家庭责任的妇女。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
同义词:边妇、军嫂(现代语境中)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考虑“戍夫”(如果存在这样的词汇)
“戍妇”一词源于古代汉语,与军事和边疆守卫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
在古代**,由于战争频繁,许多男性被征召去守卫边疆,留下了许多“戍妇”在家中。这些妇女不仅要承担家庭责任,还要忍受长期的孤独和担忧。
提到“戍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坚强、忍耐和牺牲。这些妇女的形象常常与忠诚和母爱联系在一起。
由于“戍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边疆生活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戍妇”来描绘那些默默支持丈夫的妇女形象。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妇女站在家门口,望着远方的山脉,心中充满了对远方戍守边疆丈夫的思念。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古罗马的“军人的妻子”,但具体词汇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戍妇”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妇女的一种特殊生活状态和角色。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尽管在现代语言表达中可能不太实用。
1.
【戍】
(会意。从人持戈。甲骨文字形,象人负戈守卫边疆。本义:防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伐者左人右戈,人持戈也。戍者,下人上戈,人何戈也。-戍,守边也。 、 《管子·地数》-武王立重泉之戍。 、 《诗·王风·扬之水》-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 《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
【组词】
戍人、 戍守、 戍客、 戍逻、 戍役、 戍将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