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8:30
怯弱:形容词,指性格上缺乏勇气和决心,容易害怕或退缩,表现出软弱和不坚定的特点。
怯弱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怯”和“弱”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害怕和软弱。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已经存在,并逐渐结合形成现代的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怯弱往往被视为负面品质,与儒家倡导的“勇”和“刚”相对立。社会普遍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难,因此怯弱在社会评价中通常不被看好。
怯弱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无力、逃避和失败。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勇敢和坚持的渴望,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自身或他人的同情和理解。
在个人经历中,怯弱可能体现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犹豫不决,或是面对挑战时的自我怀疑。例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时,怯弱可能导致拖延和逃避,最终影响个人的发展。
在诗歌中,怯弱可以被用来描绘内心的挣扎:
月光下,我的心怯弱如夜风中的芦苇, 摇摆不定,害怕每一次选择的沉重。
怯弱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光线、轻柔的音乐,或是颤抖的画面,这些都能在视觉和听觉上传达出软弱和不安的感觉。
在英语中,怯弱可以对应为“cowardly”或“timid”,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同样带有负面含义,但可能更强调缺乏勇气而非软弱。
怯弱是一个描述性格特点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影响。了解和分析怯弱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词汇,还能帮助我们在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中更加准确和敏感地使用它。
1.
【怯】
(形声。从心,去声。《说文》:本从犬。本义:胆小,畏缩)。
同本义 怯,多畏也。从犬,去声。杜林说,从心或曰劫省声。——《说文》。
【引证】
《贾子道术》-持节不恐谓之勇,反勇为怯。 、 《孙子·军事》-怯者不得独退。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五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组词】
怯怯乔乔、 怯壳儿、 怯症、 胆怯、 羞怯
2.
【弱】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 、 《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 、 《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 《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 、 《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 、 《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 、 《周书·武顺》-两争曰弱。 、 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老子》-弱者道之用。 、 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 弱道、 弱人、 弱湍、 弱力、 弱才、 弱孤、 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