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3: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3:12:03
“朱盘玉敦”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朱、盘、玉、敦。字面意思是指用朱红色的盘子和玉制的敦(一种古代的食器)来盛放食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宴席的豪华和食物的精美。
在文学作品中,“朱盘玉敦”常用来描绘宫廷或贵族的盛宴,强调其奢华和精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高档宴会或特殊场合时,人们可能会引用这个成语来增加语言的文雅和历史感。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具体描述古代器物的材质和用途。
同义词:金碧辉煌、锦衣玉食、琼浆玉液 反义词:粗茶淡饭、陋室空堂、简陋不堪
“朱盘玉敦”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宫廷文化,朱色和玉都是古代贵族喜爱的颜色和材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豪华的宴席或精美的食物。
在**文化中,食物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东西,也是一种文化和社交的媒介。朱盘玉敦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贵族对食物和宴会的重视,以及他们追求奢华和精致的生活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繁华和精致。它也让人想到精心准备的美食和优雅的用餐环境。
在描述一次高档的晚宴或特别的家庭聚会时,我可能会使用“朱盘玉敦”这个成语来形容食物的精美和宴会的豪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朱盘玉敦映月光,琼浆玉液醉人心。”
想象一幅画面:在月光下,一张精致的餐桌,上面摆放着朱红色的盘子和玉制的敦,周围是轻柔的音乐和欢声笑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lden plates and silverware”(金盘银器),用来形容宴会的豪华。
“朱盘玉敦”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物质的奢华,也反映了文化和历史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
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
1.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2.
【盘】
(形声。从皿,般声。皿,盘碗一类器具。本义:盘子,浅而敞口的盛物器)。
同本义。
【引证】
《列子·汤问》-及日中则如盘盂。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 唐·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组词】
盘羞、 冷盘、 茶盘、 盘儿、 盘器、 盘担
3.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4.
【敦】
古代食器 。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引证】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