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47:34
东窗事犯: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字面意思是“在东窗下策划的阴谋被揭露”。基本含义是指秘密策划的坏事或阴谋被揭穿或暴露。
东窗事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源自一个故事,讲述秦桧在东窗下策划陷害岳飞的阴谋,最终被揭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任何秘密策划的坏事被揭穿的情况。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做坏事,因为坏事终将被揭露。它也反映了人对于正义和道德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警示和警觉的情感反应,提醒人们要正直行事,不要有任何不良企图,因为任何阴谋最终都会被揭露。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不正当行为被揭露的情况,比如商业欺诈、政治丑闻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东窗事犯夜,月下影孤寒。 阴谋终败露,正义照人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he plot is uncovered" 或 "the conspiracy is revealed",但这些表达没有中文成语的文化深度和历史背景。
东窗事犯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阴谋被揭露的词汇,它还承载了*文化中对于正义和道德的重视。在学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岳飞、李纲等坚持抗金,奸臣秦桧主张投降,就与夫人在东窗下密谋除掉岳飞。后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不久秦桧与儿子病死,妻王氏请僧人做法事超度他们,法师说:“太师叫我转告,东窗事发了。”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窗】
(象形。从穴,囱(cōng)声。“窗”本作“囱”(cōng),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同本义。泛指房屋、车船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同: 囱
【引证】
《说文》-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 、 《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四旁两夹窗。 、 王逸《鲁灵光殿赋》-天窗绮疎。 、 《论衡·别通》-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 、 归有光《项脊轩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 北朝乐府《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明·魏学洢《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组词】
窗下、 窗友、 窗格、 窗子眼、 窗下功夫
3.
【事】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事,职也。 、 《韩非子·五蠹》-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
【组词】
事宦
4.
【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本言犬犯人。转注为凡干陵违逆之称。-犯,侵也。 、 《世说新语·自新》-軓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组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界、 犯境
触犯,冒犯。
【引证】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三国演义》-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组词】
犯忌讳;犯阙、 犯颜、 犯鳞、 犯众